青藏公路沿线热喀斯特湖分布特征及其热效应研究

被引:14
作者
牛富俊 [1 ]
董晟 [2 ]
林战举 [1 ]
鲁嘉濠 [1 ]
罗京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青藏公路; 热喀斯特湖; 分布特征; 冻土; 侧向热侵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热喀斯特湖的出现和发育是多年冻土变暖的指示器,研究热喀斯特湖发育及其热效应是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诱发冻土灾害的基础工作。基于SPOT-5卫星影像资料,在ArcGIS平台下解译遥感影像,获取了青藏公路沿线楚玛尔河至风火山段热喀斯特湖的数量和分布特征,这些热喀斯特湖以楚玛尔河高平原和北麓河盆地为主要分布区,且80%发育于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通过竖向和侧向2种传热方式影响多年冻土,竖向传热会造成其下部多年冻土融穿,侧向传热会造成湖岸多年冻土增温,扩大热影响范围。通过北麓河地区一典型热喀斯特湖的数值计算,湖全年都在向湖岸放热。当热喀斯特湖离路基较近,将会对公路产生潜在或者直接的危害,其侧向热侵蚀往往会导致冻土路基温度升高,诱发路基病害。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路基流变特性数值分析 [J].
许健 ;
牛富俊 ;
林战举 .
中国铁道科学, 2008, (05) :13-19
[2]   青藏公路工程条件下多年冻土的变化附视频 [J].
刘戈 ;
樊凯 ;
章金钊 ;
吴青柏 .
中外公路, 2008, (01) :25-27
[3]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蠕变试验研究 [J].
马小杰 ;
张建明 ;
常小晓 ;
郑波 ;
张明义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06) :848-852
[4]   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调查和机理分析 [J].
余绍水 ;
潘卫东 ;
史聪慧 ;
王小军 ;
梁波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6) :1082-1085
[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不良冻土现象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J].
潘卫东 ;
朱元林 ;
吴亚平 ;
张鲁新 .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01) :127-131
[6]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变化及环境问题.[J].王绍令;.中国环境科学.1993, 05
[7]  
Disturbance-related thawing of a ditch and its influence on roadbeds on permafrost.[J].Zhanju Lin;Fujun Niu;Hua Liu;Jiahao Lu.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 2
[8]  
中国冻土.[M].周幼吾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9]  
传热学.[M].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