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浮岛技术应用前景

被引:22
作者
王劼 [1 ]
刘阳 [2 ]
王泽民 [2 ]
胡筱敏 [1 ]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 振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人工浮岛; 生态工程;
D O 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08.05.008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人工浮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有许多报道。本文概括了人工浮岛技术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人工浮岛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浮岛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进展 [J].
武琳慧 ;
吴林林 ;
黄民生 ;
阮宇鹰 .
净水技术, 2006, (04) :8-9+50
[2]   水芹浮床对NOx--N类富营养水体的连续小试净化 [J].
郑翀 ;
郑少奎 ;
杨志峰 ;
孙梅 .
环境工程, 2006, (03) :31-33+3
[3]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 [J].
王耘 ;
程江 ;
黄民生 .
净水技术, 2006, (02) :6-10+23
[4]   浅谈人工湖的水质净化系统建设 [J].
高蔚 .
广东园林, 2006, (01) :43-45
[5]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J].
卢进登 ;
帅方敏 ;
赵丽娅 ;
康群 ;
李兆华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02-404
[6]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周小平 ;
王建国 ;
薛利红 ;
徐晓峰 ;
杨林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195-199
[7]   黄花水龙作为人工浮岛植物的开发研究 [J].
施丽丽 ;
叶存奇 ;
王喆 ;
乔慧 ;
黄成 .
生物学通报, 2005, (08) :19-20
[8]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附视频 [J].
陈荷生 ;
宋祥甫 ;
邹国燕 .
中国水利, 2005, (05) :50-53
[9]   芦苇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效果研究 [J].
李锋民 ;
胡洪营 .
环境科学, 2004, (05) :89-92
[10]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研究与示范 [J].
井艳文 ;
胡秀琳 ;
许志兰 ;
刘虎城 ;
不详 .
北京水利 , 2003,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