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坝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30
作者
严祖文
魏迎奇
蔡红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堰塞坝; 形成机理; 破坏机制; 稳定性分析; 渗透稳定性; 抗滑稳定性; 冲刷稳定性;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9.04.02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形成堰塞坝的三种主要方式,其形成堰塞坝的条件非常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另一方面,堰塞坝完全堵江形成堰塞湖在世界各国山区广泛分布,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有必要对堰塞坝形成机理及安全性状评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碎屑流形成堰塞坝机理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堰塞坝的破坏机制。同时,通过渗透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和抗冲刷稳定性3个方面评估了堰塞坝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堰塞湖的防治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崩滑碎屑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类型 [J].
贺可强,安振远 .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6, (Z1) :344-351
[2]   天然坝溃决的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 [J].
匡尚富 .
泥沙研究, 1993, (04) :42-57
[3]  
高速岩质滑坡动力学.[M].程谦恭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张梁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