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风险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杜子璇 [1 ,2 ]
刘静 [3 ]
刘伟昌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关键词
高温热害; 长江中下游; 信息扩散; 风险分析;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
S428 [暖害];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85个站点1961-2008年水稻减产率,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信息分配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的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风险值相对较小,高温热害发生较少,2000年以后风险值较大,灾情较重,高温热害风险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发生高温热害风险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安徽、浙江、湖北西部和东部以及江西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浙江丽水和湖北宜昌地区风险值都超过了0.25;江苏东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地区属于高温热害风险较低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J].
张丽娟 ;
李文亮 ;
张冬有 .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250-254
[2]   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J].
刘伟昌 ;
张雪芬 ;
余卫东 ;
薛昌颖 ;
张弘 ;
杜子璇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1) :33-38
[3]   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J].
王远皓 ;
王春乙 ;
张雪芬 .
气象科技, 2008, (03) :310-317
[4]   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 [J].
杨晓春 ;
林瑞坤 ;
吴振海 .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02) :68-69
[5]   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J].
郑建初 ;
张彬 ;
陈留根 ;
杜群 ;
秦永生 ;
宋健 ;
张卫建 .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04) :249-254
[6]   气候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J].
杨联松 ;
白一松 ;
李少恒 ;
葛伟强 .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03) :341-342+344
[7]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J].
程方民 ;
胡东维 ;
丁元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20-24
[8]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要素风险分析 [J].
冯利华 .
气象科技 , 2000, (01) :27-29
[9]   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J].
黄崇福 ;
刘新立 ;
周国贤 ;
李学军 .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02) :4-12
[10]   温度对稻米品质的时段效应分析 [J].
唐永红 ;
张嵩午 ;
高如嵩 ;
王长发 .
中国农业气象, 1997, (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