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南地区下元古界地质特征的讨论

被引:2
作者
张廷秀
机构
[1] 吉林省地质遥感中心
关键词
黑云变粒岩; 肉红色; 含硼岩系; 地质特征; 均质混合岩; 石墨矿; 逆掩断层; 逆断层; 东岔; 浅粒岩; 白粒岩; 区域变质岩; 下元古界; 吉南; 蛇纹石化大理岩; 蚂蚁河; 斜长片麻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吉林省境内的下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吉南三半江—大东岔一带。这一带赋存着丰富的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前人为了解决这一带的基础地质问题,以查明上述矿产的赋存规律,曾先后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专题性研究工作,并找到了一些金、铜、铅、锌、硼、云母、石墨等矿产。但对其地层的划分及时代隶属则众说纷纭。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队进行的1:20万通化市幅区测时,将其归为太古界中鞍山群,下划3个组,即何家街组、小荒沟组和八宝沟组。1961年通化地质大队辑安分队将其划为集安亚群,由下而上划为4个组,即何家街组、清河组、蚂蚁河组、大东岔组,并划分9个岩性段。1962~1964年6101队在霸王朝—蚁字沟进行1:5万区测时,将其称为鞍山群集安亚群,下划3个组15个岩性段(表1)。在此之后的20几年间,大多数生产和科研单位都基本上遵循和延用了这一划分方案。1973年吉林省区测队编1:300万地质图时,首次将集安亚群改称集安群,时代定为下元古界,置于鞍山群之上、老岭数之下。同年郑传久、张文驹、贾汝颖等对集安群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作者是通过1984~1987年在西江—头道地区进行1:5万区测时获取的大量实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7+94 +94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