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被引:7
作者
冉大川 [1 ,2 ,3 ]
李占斌 [2 ]
张志萍 [4 ]
李鹏 [2 ]
罗全华 [4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 西安理工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4]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减沙效益; 影响因素; 大理河;
D O I
10.16843/j.sswc.2010.04.00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大理河流域1960—2002年的系列水文资料和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计算结果,分析大理河流域减沙效益与措施保存面积、配置比例和汛期降雨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措施减沙量与坡面措施减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现状水土流失治理条件下,大理河流域仅靠坡面治理措施取得的减沙效益只有9%,取得最大减沙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林地、草地、坝地最优配置比例为18.6∶73.2∶4.6∶3.6,保持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较高减沙效益的坝地配置比例为4%;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与汛期降雨量关系最为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能力表现最充分的汛期降雨量值区间约为300~500 mm;大理河流域治理期有21年坡面措施减沙量小于600万t/a,淤地坝措施减沙量均在3 000万t/a以内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坡面措施减沙量与淤地坝措施减沙量关系比较密切,淤地坝措施减沙量的增幅小于坡面措施减沙量的增幅。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河中游典型支流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研究.[M].冉大川等; 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2]  
中国水土保持.[M].唐克丽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3]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M].汪岗;范昭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M].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M].孟庆枚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6]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叶青超 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唐克丽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