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比较

被引:41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
[2] 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沉积物物源; 苏北滨海平原; 全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重矿物方法;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03.020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 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苏北陆上潮成砂体的特征和古环境演化 [J].
李从先 ;
张家强 ;
杨守业 ;
范代读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18-424
[2]   苏北沿南-三仓地区的古河谷及其地质意义 [J].
李从先 ;
万明浩 ;
陈庆强 .
科学通报, 1996, (23) :2168-2170
[3]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北翼沉积及其环境演变 [J].
陈报章,李从先,业治铮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1) :64-75
[4]   河流对江苏海岸发育的影响 [J].
赵全基 .
海洋科学, 1992, (03) :53-55
[5]   江苏省海岸沉积物来源及其矿物特征 [J].
张毅 .
海洋科学, 1990, (04) :34-42
[6]   苏北黄淮平原全新统沉积特征 [J].
陈希祥 .
地层学杂志 , 1989, (03) :213-218
[7]   黄河输沙及其对渤海、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 [J].
任美锷 ;
史运良 .
地理科学, 1986, (01) :1-12+101
[8]   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 [J].
张忍顺 .
地理学报, 1984, (02) :173-184
[9]   黄海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J].
吴世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3) :460-471
[10]   中国东部陆架的海底古河系 [J].
耿秀山 .
海洋科学, 1981, (02)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