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同伴群体交往的自我生成价值

被引:4
作者
安秋玲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同伴群体;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5 [学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种民主的、植根于生命的教育,必然要求对儿童的自我生成及其内在的精神生活给予关照。而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作为青少年个体一项重要人生发展课题,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影响着个体对自我与生活的意义感受。班级同伴群体对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同伴群体交往过程中,归属驱动与意向比较、信任联结与差序分化、群体同化与疏离三个基本方面,是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微观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亲密关系.[M].(美)莎伦·布雷姆(SharonS.Brehm)[等]著;郭辉;肖斌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 [2] 儿童的秘密.[M].(加)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荷)巴斯·莱维林(BasLevering)著;陈慧黠;曹赛先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3]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kH.Erikson)著;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4]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M].费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 [5] Group identities and human values
    Heaven, PCL
    [J].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9, 139 (05) : 590 -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