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尔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对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影响

被引:3
作者
王文 [1 ]
王宁侠 [1 ]
袁力 [1 ]
何俊萍 [1 ]
李健 [2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
[2] 重庆自然博物馆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草原森林生态系统; 边缘效应; 红花尔基;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07.03.022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对红花尔基草原—森林过渡带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鸟类6目13科25种。其中:鸦科(Corvidae)、鹀科(Emberiz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的鸟类占观察鸟类总数的69.34%。树鹨(Anthus hodgsoni)、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沙即鸟(Oenanthe isabelli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为本地区的优势鸟类,占观察鸟总数的72.99%。3种边缘类型生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鸟类物种数是18种,多样性指数为2.4245;草甸草原—天然樟子松成熟林鸟类物种数是14种,多样性指数为2.234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鸟类物种数为11种,多样性指数为1.9485。但是树龄长的草甸草原—樟子松成熟林生境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为0.838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显示最低,分别是1.9485、0.7841。对不同边缘距离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边缘50m的范围内,3种边缘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显示最高。随着边缘距离的加大,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鸟类群落显示出显著的边缘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群落多样性变异研究 [J].
杨帆 ;
刘康 ;
王效科 ;
郭然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04) :192-196
[2]   内蒙古东北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森林鸟类群落 [J].
王文 ;
李健 ;
刘伯文 ;
高中信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4) :40-41
[3]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 [J].
丁平 .
动物学杂志, 2002, (03) :71-78
[4]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J].
侯建华 ;
武明录 ;
胡永富 ;
张向忠 ;
胡振天 .
动物学报, 2001, (S1) :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