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特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图像和机理

被引:7
作者
王登炎
周小兰
马文彦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静止卫星云图; 降水机理; 中尺度系统降水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湖北省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 hPa和700 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对应的云系多为中尺度涡旋云系和准纬向斜压叶云系。文章还分析总结了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若干卫星云图环境云场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特征,进而讨论了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认为特大暴雨是由中尺度涡旋或高空急流东移叠置在"露点锋"上或暖湿空气上触发而成,CISK是其主要作用机理,"露点锋"在特大暴雨的触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V”型中尺度对流系统实例分析 [J].
谌伟 ;
王登炎 .
湖北气象, 2004, (01) :9-11
[2]   暴雨分级卫星云图模型和模式识别 [J].
王登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3) :242-250
[3]   与低层“湿度锋”耦合的带状CISK和暖切变型梅雨锋的产生 [J].
胡伯威 .
大气科学, 1997, (06) :40-47
[4]   一次高空急流中心引起的梅雨锋暴雨分析 [J].
俞樟孝 ;
李法然 ;
杨厥正 ;
斯公望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1) :104-113
[5]   重力波对特大暴雨的触发作用 [J].
李麦村 .
大气科学, 1978, (03) :201-209
[6]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俞小鼎[等]编著, 2006
[7]  
卫星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陈渭民等编, 1989
[8]  
动力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杨大升等 编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