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热线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的特征

被引:7
作者
岳琳琳
赵丽婷
童永胜
王翠玲
梁红
李献云
安静
机构
[1]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WHO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关键词
热线电话; 自杀未遂; 重复自杀行为; 临床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特征及有关因素。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接听来电中,4519例曾有单次或多次自杀未遂行为的来电者纳入研究。来电过程中评估来电者抑郁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并询问其物质滥用、躯体健康、生活事件、亲友自杀史、无望感、被虐待、害怕被攻击、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史等自杀相关因素的情况。结果 4519例曾有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中,有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2078例(46.0%)。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本地居住时间和工作状况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被虐待(OR=1.346,95%CI:1.083~1.672)、害怕被攻击(OR=1.266,95%CI:1.006~1.594)、亲友自杀史(OR=1.168,95%CI:1.001~1.363)、无望感(OR=1.196,95%CI:1.025~1.396)、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史(OR=0.734,95%CI:0.625~0.863)与来电者多次自杀未遂行为有关(P<0.05)。结论对于有自杀未遂行为来电者,要注意评估其是否有虐待史、害怕被攻击、无望感、亲友自杀史和曾接受精神卫生咨询或治疗等5个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自杀的热线干预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734 / 7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主要来电者特征的比较分析 [J].
赵丽婷 ;
童永胜 ;
李献云 ;
王翠玲 ;
梁红 ;
王绍礼 ;
杨甫德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47 (05) :269-275
[2]  
自杀率、自杀未遂率和自杀行为致死率的性别差异[J]. 童永胜,兰志超,徐东,王宏,李献云,杨彩玲,王绍礼,杨甫德.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3 (04)
[3]   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 [J].
王文强 ;
丁丽君 ;
温程 ;
廖震华 ;
吴素英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 (05) :332-336
[4]   重复自杀行为众多影响因素分析 [J].
徐东 ;
王绍礼 ;
李献云 ;
杨甫德 ;
张亚利 ;
梁红 ;
张学立 ;
曹孔敬 ;
许永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 (03) :173-177
[5]   自杀未遂者出院后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6年随访 [J].
徐东 ;
张学立 ;
李献云 ;
王绍礼 ;
杨甫德 ;
梁红 ;
赵丽婷 ;
李可进 ;
曹孔敬 ;
许永臣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7) :410-412
[6]   山东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J].
王志青 ;
李献云 ;
安静 ;
童永胜 ;
李可进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4) :226-229
[7]   综合医院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 [J].
侯璟琳 ;
秦晓霞 ;
李海燕 ;
陈伟 ;
谭善勇 ;
贾晓菊 ;
魏胜男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 (06) :359-363
[8]   昆明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电话1年回顾 [J].
孙仪 ;
阮冶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8) :952-954
[9]   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张艳萍 ;
王志青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05) :257-263
[10]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影响 [J].
朱相华 ;
梁光利 ;
李娇 ;
魏贤玉 ;
田玉湘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7) :4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