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脾虚时期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11
作者
任平
黄熙
张莉
王骊丽
封吉化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
脾虚证; 动物模型; 药物动力学; 甘草甜素; 胃肠运动;
D O I
10.13593/j.cnki.51-1501/r.2000.02.017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虚证甘草甜素 (GL)的药物动力学 (PK)特征及其在胃肠机械运动方面的机制。方法 :利血平作用于大鼠 7天和 14天 ,制成实验性脾虚短期 (A组 )和长期 (B组 )模型 ;用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汤反证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GL的血药浓度 ;用高灵敏度传感器记录胃和十二指肠运动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E组 )比较 :①A组大鼠GL体内为一室房室PK模型 ,其它组均为二室房室模型 ;A组和B组大鼠AUC(16 346 9.8和 950 5.18vs 2 13540 .53,μg .min .mL- 1)、Cmax(872 .2 2和 16 2 .32vs2 12 2 .0 9,μg/mL)和T1/2 ka(16 .39和 2 .86vs 4 7.4 6 ,min)降低 ,且B组较A组明显 ;B组大鼠K12 (0 .0 4vs 0 .0 0 0 0 4 ,min- 1)增大 ,β(0 .0 0 7vs 0 .0 2 ,min- 1)减小。②A组大鼠十二指肠运动增强 ,B组大鼠则运动功能减弱 ,两组的胃运动均减弱 ,且B组较A组更弱。③经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大鼠 (C组 )胃肠运动和GL的PK参数与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经六味地黄汤治疗的大鼠 (D组 )各值与E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而与B组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 :脾虚大鼠对经口服GL后的吸收、转运和消除均存在异常 ;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 ,且脾虚程度越重 ,GL的有效吸收越低 ;胃运动功能减弱 ,可能是脾虚GL的有效吸收降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63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脾”主药物动力学 [J].
黄熙 ;
任平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1) :5-6+64
[2]   试论“脾主药动学”的科学依据与意义 [J].
任平 ;
李月彩 ;
黄熙 .
中国医药学报, 1999, (05) :23-24
[3]   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胃动素及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J].
任平,黄熙,蒋永培,文爱东,宋国增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01) :45-47
[4]   脾虚血淤大鼠肠道菌群和川芎嗪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初探 [J].
任平,黄熙,马援,文爱东,藏益民 .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4, (02)
[5]   脾虚大鼠的川芎嗪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J].
黄熙,任平,文爱东,夏天,臧益民,宋岭,牛国保,王跃民,蒋永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 (03) :159-161+134
[6]  
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M]. 华夏出版社 , 徐叔云主编, 1996
[7]  
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邓树海等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