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被引:12
作者
高翔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甘肃省; 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11.03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甘肃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并非一个旅游产业大省。它选取具代表性的五类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于西部、全国背景,并建立甘肃与邻近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与青海)的比照系统,分别从其丰度、分布密度(面积相对密度与人口相对密度)、综合优势度、资源类型组合状况等方面系统加以评价,以把握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真实基础和相对优势,为针对性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提供依据。上述系统评价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西部和全国背景,能够体现甘肃旅游资源特质和影响力的五类主要旅游资源的数量大多均比较可观。从分布的面积相对密度看,甘肃是个旅游资源较集中的省份,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集中优势最为明显。从人口相对密度看,一方面甘肃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享受,另一方面甘肃旅游资源的本地客源市场不大,需开拓省外市场。2)与甘肃省在西部、全国的情况不同的是,甘肃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其主要旅游资源的集中优势却不够突出,但潜在地方客源方面,除历史文化名城外,其他旅游资源的潜在客源市场还可以,需要稳固和保持。3)与邻近四省区(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相比,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度偏低(基于人口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3位、基于面积相对密度的综合优势度排第4位),其旅游业发展面临来自周边的现实竞争压力很大,但总体上甘肃大多主要旅游资源与这四个省区的配套能力较强,有利于它们的协同与综合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GIS的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与规划研究 [J].
蒋勇军 ;
况明生 ;
齐代华 ;
李林立 ;
黄国庆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38-46
[2]   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定位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J].
高翔 ;
王爱民 .
科学·经济·社会, 2002, (02) :9-12
[3]   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 [J].
于涛方 ;
顾朝林 ;
徐逸伦 ;
王洪 ;
段学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98-202
[4]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J].
郭来喜 ;
吴必虎 ;
刘锋 ;
范业正 .
地理学报, 2000, (03) :294-301
[5]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基本方法及其在天水旅游区的应用 [J].
李江 ;
段杰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81-85
[6]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 [J].
王凯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1999, (03) :69-74
[7]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色和开发保护初探——以五凉都城武威市为例 [J].
王乃昂 ;
杨淑华 ;
蔡为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01) :95-98+100-103
[8]   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J].
李新运 ;
郑新奇 ;
范纯增 ;
余锦 .
地理科学, 1997, (04) :85-89
[9]   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 [J].
楚义芳 .
地理学报, 1991, (04) :396-404
[10]  
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nature-based tourism:[J] . Julianna Priskin.Tourism Management . 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