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6
作者
刘红光 [1 ,2 ]
刘卫东 [1 ]
范晓梅 [1 ,2 ]
唐志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不详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CO2排放; 研究趋势; 启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由此而引发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也陆续在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有关CO2排放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全球的学术焦点。通过对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的总结发现:首先,国际社会有关CO2排放的核算方法不断完善,从IPCC(1995)到IPCC(2006),内容更加完善,方法更趋合理;其次,排放责任的区分日益公平合理,随着"碳转移"和"碳泄露"问题研究的深入,有关排放责任区分方法的研究逐渐在从生产视角向消费视角转变;第三,排放因素分解逐步深入,分解公式包括KAYA公式和投入产出公式,分解方法从指数法到平均对数法再到微积分法,分解模型日趋成熟和多元化;第四,排放预测模型也不断综合化、长期化,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逐渐相互借鉴和融合。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CO2排放研究提出了几点启发,即加快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重视责任排放和结构分析研究,提高自主建模的水平和完善我国技术环境数据库等。以期提高我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历史的认识,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J].
张晓平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34-242
[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 [J].
姚愉芳 ;
齐舒畅 ;
刘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56-65+86
[3]   应对国际CO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J].
刘燕华 ;
葛全胜 ;
何凡能 ;
程邦波 .
地理学报, 2008, (07) :675-682
[4]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 [J].
秦大河 .
科技导报, 2008, (07) :3-3
[5]   IPCC能源清单指南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J].
杨宏伟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6) :273-276
[6]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7]   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王灿 ;
陈吉宁 ;
邹骥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621-1624
[8]   MARKAL模型在北京中远期能源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J].
佟庆 ;
白泉 ;
刘滨 ;
吕应运 .
中国能源, 2004, (06) :37-41
[9]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J].
陈文颖 ;
高鹏飞 ;
何建坤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42-346
[10]   气候变化政策研究中经济—能源系统模型的构建 [J].
蒋金荷 ;
姚愉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07)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