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34
作者
丁向华 [1 ,2 ]
姜照勇 [2 ]
罗良伟 [1 ]
王永志 [1 ]
廖春花 [1 ]
王挺之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整理; 生态效益评价; 成都市三河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82802 ; 120405 ;
摘要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状况指数分别为44.51、46.88;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分别为32.59、32.40;环境服务功能状况指数分别为38.68、38.53;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效益指数分别为39.49、40.34。这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其生态效益总体增加了,但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和环境服务功能指数都有所下降。三河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以提高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目标,在增加耕地面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优化生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表明构建此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当中的一些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2055 / 20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影响评价
    信桂新
    杨庆媛
    杨华均
    杨朝现
    谢金宁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 312 - 317
  • [2] 农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模式的构建
    孙雁
    付光辉
    赵小敏
    刘友兆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 129 - 134
  •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川中丘陵区土地整理研究——以金堂县福兴镇土地整理为例
    陈俊
    侯鲁川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6, (12) : 18 - 20
  • [4] 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胡廷兰
    杨志峰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5) : 275 - 280
  • [5]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张正峰
    陈百明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2) : 210 - 213
  • [6] 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李瑞敏等, 2007
  •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毛文永著, 2003
  • [8]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徐建华[著], 2002
  • [9]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傅伯杰等编著, 2001
  • [10] 土壤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学垣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