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土丘陵区洞穴侵蚀产流产沙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
朱同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朱同新
蔡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蔡强国
高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高平
魏中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魏中平
Luk S 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Luk S H
Tayor Hele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
Tayor Helen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
[2]
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3]
多伦多大学地理系
[4]
多伦多大学地理系 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5]
北京
[6]
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7]
北京
来源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年
/ 01期
关键词
:
黄土丘陵沟壑区;
洞穴侵蚀;
产流、产沙过程;
D O I
:
10.13870/j.cnki.stbcxb.1992.01.007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羊道沟试验区 6个洞穴系统连续两年共11场暴雨产流产沙资料的分析,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洞穴侵蚀的重点是梯田、缓坡地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方。同时初步揭示了该区洞穴侵蚀的产流产沙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