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构成模式探讨

被引:24
作者
陈友订
万邦惠
张旭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超级稻; 产量构成;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 0 1年晚季和2 0 0 2年早季在广州对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2 0 0 1- 2 0 0 3年对5个超级稻品种在广东省东、中、西部不同生态区早季或晚季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分析考察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提出华南双季超级稻“优质大穗”和“优质穗粒兼顾”两种产量构成模式共4种类型。(1)早季基本型———有效穗2 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70 .0~180 .0粒,千粒重2 4 .0~2 5 .0g ,单穗重4 . 0~4 .5g ,产量潜力12 . 0t·hm-2 ;(2 )晚季基本型———有效穗30 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6 0 0粒,千粒重2 5 . 0g ,单穗重4 . 0g ,产量潜力12 .0t·hm-2 ;(3)早季中熟型———有效穗33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4 0 . 0~15 0 . 0粒,千粒重2 4. 0g ,单穗重3 5g,产量潜力11 .9t·hm-2 ;(4)晚季早熟型———有效穗3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2 5. 0粒,千粒重2 4 . 0g ,单穗重3 .0g ,产量潜力11. 1t·hm-2 。并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的特点分别提出了育种上的主攻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J].
邹江石 ;
姚克敏 ;
吕川根 ;
胡雪琼 .
作物学报, 2003, (05) :652-657
[2]   中国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J].
张洪程 ;
王夫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52-57
[3]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J].
程式华 ;
翟虎渠 .
作物学报, 2000, (06) :713-718
[4]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J].
苏祖芳 ;
王辉斌 ;
杜永林 ;
张亚洁 ;
季春梅 ;
周培南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5) :19-25
[5]   水稻超高产育种 [J].
李成荃 .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02) :3-5+40
[6]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J].
周开达 ;
汪旭东 ;
李仕贵 ;
李平 ;
黎汉云 ;
黄国寿 ;
刘太清 ;
沈茂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5) :92-94
[7]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J].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115-120
[8]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s[J] . C. M. Donald.Euphytica . 196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