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7
作者
郝志强
王为忠
李孟彬
管文贤
罗兰
机构
[1]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
关键词
丙酮酸; 小肠;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探讨丙酮酸(Pyruvate)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肠腔给予含有丙酮酸钠和等能量的右旋糖酐-70营养液,对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经丙酮酸处理后的小肠组织损伤情况:缺血45min为(2.17±1.17)分,再灌注30min为(2.17±0.98)分,再灌注60min为(2.33±1.03)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t值分别为55.00,57.00,57.00。小肠黏膜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减低,TNF-α缺血45min,再灌注30,60min分别为(0.36±0.06),(0.87±0.06),(0.70±0.17)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F值分别为313.58,815.77,105.84。IL-6缺血45min,再灌注30,60min分别为(122.88±3.75),(213.37±8.91),(154.53±7.32)ng/L,与对照组比较P<0.01、F值分别为1587.18,1232.96,2447.93。结论:丙酮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丙酮酸减少小肠组织中的TNF-α和IL-6水平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7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bcl-2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意义(英文) [J].
薛荣亮 ;
吕建瑞 ;
蔡英敏 ;
李伟 ;
吴刚 ;
雷晓鸣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6) :3592-3593
[2]   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NF-α表达的干预 [J].
田沈 ;
邵延坤 ;
李华军 ;
王哲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6) :2286-2287
[3]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 [J].
林海 ;
刘煜 ;
李柱一 ;
林宏 ;
王者晋 ;
苗建亭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7) :968-969
[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热休克蛋白表达的研究 [J].
尹飞 ;
朱庆三 ;
刘景臣 ;
郭丽 ;
杨晓钰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6) :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