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被引:9
作者
温绍龙
郎南军
曾觉民
袁春明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郑科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2] 西南林学院
[3]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云南昆明
[4] 云南昆明
[5] 云南昆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退耕地; 植被恢复;
D O I
10.16473/j.cnki.xblykx1972.2002.01.003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为研究对象 ,在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进行了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初步筛选了 10余种适应于干热生境和退化耕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藤、草植物物种 ;对其开展了乔草、灌草、藤草、草草、乔灌草等复层植物群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该植被恢复模式的建立 ,对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试验区的泥沙流失量平均减少 5 7% ,其中以草草及藤草模式的泥沙减少量最大 ,分别达 73%和 5 1% ;同时 ,由于所营建植被为生态经济型植物群落 ,既改善了环境 ,又给当地增加了经济收入 ,促进了小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云南山区林农结合模式的探讨 [J].
曾觉民 ;
刘锦荣 ;
李昆 ;
何承忠 ;
彭晓斌 .
云南林业科技, 2001, (03) :1-10
[2]   横断山——云南高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研究 [J].
何永彬 ;
卢培泽 ;
朱彤 .
资源科学, 2000, (05) :69-72
[3]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重建及其效益初析 [J].
刘文耀 ;
盛才余 ;
刘伦辉 .
广西植物, 1999, (03) :3-5
[4]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和生态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J].
欧晓昆,金振洲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6, (04) :318-322
[5]  
干热河谷造林新技术.[M].马焕成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6]  
干热河谷植被.[M].金振洲;欧晓昆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