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年褡裢地区秋季黄河气旋统计分析与预报

被引:1
作者
陈志禄
杨俊杰
贾本凯
赵志超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关键词
黄河气旋; 分类; 天气形势; 预报;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1.s1.024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4—2010年间M icaps地面天气图,对褡裢地区秋季黄河气旋发生、移动趋势、消亡及其对褡裢地区天气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褡裢地区秋季79次降水中,有23次是黄河气旋影响所致;影响褡裢地区降水的主要是一类黄河气旋。黄河气旋的预报着眼点:40—45°N有锋区存在,新疆有小槽移出,当小槽移至100°E附近并发展时,槽前常有黄河气旋生成;黄河上游地区有暖性低涡或倒槽存在,新疆高空槽移近时,由于槽后冷空气的加入,倒槽被切断,形成黄河气旋。黄河气旋的移动方向与500 hPa槽前气流方向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一次弱环境场下的郑州局地暴雨预报难点分析 [J].
梁钰 ;
邵宇翔 ;
席世平 ;
易伟霞 ;
王颖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3) :23-28
[2]   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J].
陈佩英 ;
宋玉民 ;
江清霞 ;
甄军英 ;
王辉 ;
杨赟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3) :52-58
[3]   2006-2007年夏季重庆大旱、大涝的阻高时空特征分析 [J].
吉进喜 ;
张立凤 ;
彭军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1) :30-35
[4]   东亚夏季200hPa西风急流时空分布特征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J].
方晓洁 ;
曾晓枚 ;
陈雪芹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2) :11-15
[5]   近50年黄河中游三花区间降水特征分析 [J].
王红振 ;
明亮 ;
晋建设 ;
李荣 ;
王艳玲 ;
邢辰飞 ;
李娜 ;
林丽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2) :78-82
[6]   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J].
杨芙蓉 ;
尹承美 ;
李本亮 ;
卓鸿 .
山东气象, 2008, (01) :26-30
[7]   华北地区一次黄河气旋发生发展时所引起的暴雨诊断分析 [J].
梁丰 ;
陶诗言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3) :257-265
[8]   影响华北地区的黄河气旋过程分析 [J].
李修芳 .
气象, 1997, (01) :18-23
[9]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