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的变质沉积岩及其克拉通的构造划分

被引:30
作者
吴昌华
机构
[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变质沉积岩; 孔兹岩; 早前寒武纪; 大地构造划分;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3.023
中图分类号
P545 []; P588 [岩石分类];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01 ;
摘要
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年龄统计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经历了3.8,3.3,2.9,2.5和1.8~1.9Ga等多个旋回才从陆核成长为陆台,与之对应沉积岩也由少变多,大约以500Ma为一周期。由于沉积作用出现在成陆间歇期,所以二者在时间上相间互补,其状如同显生宙超大陆裂解和拼合的周期交替。这一现象不但是地壳演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可反过来用沉积岩反映陆壳的演化。然而,早前寒武纪尤其是太古宙的沉积岩毕竟太少,无法用来恢复当时古陆块的面貌,但古元古代的特别是陆缘沉积的孔兹岩,尽管已进入下地壳并成为克拉通基底的组成,则以保存甚多、分布延续,使其重塑克拉通的拼合成为可能。已有的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划分方案多种多样,但以陆缘沉积的古元古代孔兹岩作为地块的边界,理当最能反映当时古陆块的面貌。因此,以孔兹岩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岩石组合、构造环境、变质p-T轨迹、同位素年龄、以及不变质的沉积盖层等地质特征,将华北克拉通主体从西往东划分为:鄂尔多斯地块/晋蒙弧形拼合带/冀鲁豫地块/(郯庐断裂)/胶辽地块群等构造单元,所得到的不同于以往的构造轮廓,显示华北陆台并非一统的太古宙克拉通,而是吕梁运动拼合成的古元古代大陆。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5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乌拉山-集宁孔兹岩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S)年龄——孔兹岩沉积时限的年代学研究 [J].
吴昌华 ;
孙敏 ;
李惠民 ;
赵国春 ;
夏小平 .
岩石学报, 2006, (11) :2639-2654
[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阿拉善群的再厘定 [J].
耿元生 ;
王新社 ;
沈其韩 ;
吴春明 .
中国地质, 2006, (01) :138-145
[3]   辽东半岛南部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J].
路孝平 ;
吴福元 ;
林景仟 ;
孙德有 ;
张艳斌 ;
郭春丽 .
地质科学, 2004, (01) :123-138
[4]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J].
许志琴 ;
张泽明 ;
刘福来 ;
杨经绥 ;
李海兵 ;
杨天南 ;
邱海峻 ;
李天福 ;
孟繁聪 ;
陈世忠 ;
唐哲民 ;
陈方远 .
地质学报, 2003, (04) :433-450+593
[5]   恒山中段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区的构造特征 [J].
黄雄南 ;
李江海 ;
A KRONER .
地质论评, 2003, (02) :138-145+227
[6]   内蒙固阳地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J].
陶继雄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1) :21-26
[7]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规律、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宋传中 ;
朱光 ;
刘洋 ;
牛漫兰 ;
刘国生 .
地质论评, 2003, (01) :10-16+113
[8]   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单元特征及早元古代拼合 [J].
赵国春 ;
孙敏 ;
S.A.Wilde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7) :538-549
[9]   内蒙古固阳村空山地区麻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年龄解释的启示 [J].
王惠初 ;
袁桂邦 ;
辛后田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1) :28-34
[10]   阜平杂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前寒武高级变质地体的定年问题 [J].
孙敏 ;
关鸿 .
岩石学报, 2001, (01)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