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追氮对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岳艳军
宋晓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 追氮时期; 氮素积累; 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并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氮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子粒>茎鞘+叶>根系或颖壳+穗轴;子粒中氮素积累量以拔节期追氮处理最高,氮素在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以抽穗期追氮最高,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则以全部底施处理最高。小麦植株吸收追施15N的比例为16.45%~26.6%,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分别以返青期追氮和拔节期追氮吸收的比例最高;子粒中氮素来自15N的比例均以返青期追氮最高,分别为27.16%和22.20%,但和拔节期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追氮时期推迟,氮的花后同化量、花后贡献率增加,而花前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全氮对子粒贡献率表现为花前转运的贡献大于花后同化的贡献,但抽穗期追氮处理中,15N对子粒的贡献率表现为花后同化率大于花前转运贡献率。综合考虑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拔节期追氮较为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262 / 2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与氮吸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J].
韩胜芳 ;
李淑文 ;
吴立强 ;
文宏达 ;
肖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4) :807-812
[2]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碳氮代谢的研究 [J].
马冬云 ;
郭天财 ;
朱云集 ;
岳艳军 ;
查菲娜 ;
宋晓 ;
王晨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4) :778-783
[3]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马兴华 ;
于振文 ;
梁晓芳 ;
颜红 ;
史桂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50-2155
[4]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J].
赵满兴 ;
周建斌 ;
杨绒 ;
郑险峰 ;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43-2149
[5]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凌启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48-154
[6]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同化、运转和品质的影响 [J].
蒋家慧 ;
隋春青 ;
衣先众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 (03) :217-221
[7]   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沈建辉 ;
戴廷波 ;
荆奇 ;
姜东 ;
曹卫星 ;
郭文善 ;
王龙俊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1) :55-58
[8]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J].
王月福 ;
姜东 ;
于振文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3, (04) :491-495
[9]   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康国章 ;
王永华 ;
郭天财 ;
朱云集 .
作物学报, 2003, (01) :82-86
[10]   栽培措施对面包小麦产量及烘烤品质的调控效应 [J].
赵广才 ;
何中虎 ;
王德森 ;
张艳 ;
周桂英 ;
汤秀维 ;
刘会棉 .
作物学报, 2002, (06) :79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