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7
作者
马均
陶诗顺
不详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雅安市
[2] 不详
[3] 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绵阳市
[4] 不详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栽培; 大穗; 高产; 水稻[49EJ];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1995.04.02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25 / 5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