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式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刘宇锋 [1 ,2 ]
梁燕菲 [1 ]
邓少虹 [1 ]
李伏生 [1 ]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2]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有机无机氮比例; 生长因子;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有机无机氮比例,即60%无机氮+40%有机氮(F1)、80%无机氮+20%有机氮(F2)、100%无机氮(F3),和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FIR)、控制灌溉(CIR)和间歇灌溉(IIR),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R处理相比,CIR和IIR处理水稻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下降31.3%和15.9%,但是理论产量平均分别降低31.9%和15.9%,因此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不明显。与F3相比,F1和F2的理论产量平均增加20.1%和14.2%,FIR条件下WUE分别提高37.3%和25.5%。通径分析表明,在不同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氮比例条件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在间歇灌溉条件下,在总施氮量不变时,配施40%有机氮肥可降低水稻灌水量,并适当提高水稻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不同控水方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理响应与产量构成因子研究 [J].
刘宇锋 ;
李伏生 ;
曾祥伟 ;
黄海桥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2 (02) :6-11
[2]   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性状的QTL分析 [J].
周广生 ;
刘芳 ;
曹金华 ;
岳兵 ;
熊立仲 .
科学通报, 2011, 56 (11) :832-838
[3]   基于通径分析的枣树发芽率影响因子研究 [J].
南娟 ;
汪有科 ;
李晓彬 ;
马婧 .
北方园艺, 2010, (20) :10-13
[4]   如何正确应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 [J].
李小胜 ;
陈珍珍 .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105-108
[5]   海南灌溉试验站田间节水控制灌溉成果分析 [J].
陈艳玲 ;
葛瑞发 .
水利天地, 2010, (07) :34-35
[6]   控制排水条件下水稻产量影响指标敏感性的通径分析 [J].
邢文刚 ;
陈立娜 ;
邵光成 ;
俞双恩 .
灌溉排水学报, 2010, 29 (03) :41-45
[7]   以农田水位作为水稻灌排指标的研究进展 [J].
俞双恩 ;
缪子梅 ;
邢文刚 ;
邵光成 ;
蒋元勋 .
灌溉排水学报, 2010, 29 (02) :134-136
[8]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J].
杜家菊 ;
陈志伟 .
生物学通报, 2010, 45 (02) :4-6
[9]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薛亚光 ;
孙小淋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3) :282-288
[10]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研究 [J].
孟琳 ;
张小莉 ;
蒋小芳 ;
黄启为 ;
徐阳春 ;
杨兴明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2) :29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