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

被引:12
作者
赵乐静
郭贵春
机构
[1]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2]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山西太原
[3] 山西太原
关键词
本质主义; 非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后本质主义; 家族相似; 技术本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31 [自然辩证法];
学科分类号
0101 ;
摘要
文章就流行的技术本质、定义观念进行了元理论分析 ;描述了工具论的、实体论的及批判的技术理论。着重考察了A·芬伯格的非本质主义初级、次级工具化理论 ,以及相关反本质主义、后本质主义技术本质观。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之于谈论技术本质与定义的重要意义 ,以及将技术视作“本文”并对其进行解释学研究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93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关于技术和技术哲学的对话——也与陈昌曙、远德玉教授商谈 [J].
张华夏 ;
张志林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01) :49-52
[2]   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 [J].
陈红兵 ;
陈昌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4) :16-19
[3]   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J].
张华夏 ;
张志林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2) :31-36
[4]  
可选择的现代性.[M].[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rg)著;陆俊;严耕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后现代科学哲学.[M].郭贵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  
哲学研究.[M].(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汤潮;范光棣译;.三联书店.1992,
[7]  
技术·文化·人.[M].(苏)达夫里扬著;薛启亮;易杰雄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8]  
技术与技术哲学.[M].邹珊刚主编;.知识出版社.1987,
[9]  
小逻辑.[M].(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