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螺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11
作者
阮康勤 [1 ]
周秀文 [2 ]
张晶 [2 ]
于汉寿 [1 ]
纪燕玲 [1 ]
王志伟 [1 ]
陈永萱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
螺原体; 生物学特性; 16S rDNA; 致病性;
D O 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7.04.048
中图分类号
S895 [病虫害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患"爬蜂病"的蜜蜂体内分离到一株螺原体M10,具有典型的螺原体形态和运动性,能透过0.22μm孔径的滤膜,在含青霉素浓度为2000U/mL的R-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该菌株生长需要血清,能利用葡萄糖、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其16S rDNA序列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 BC-3(=ATCC33219)同源性为99.86%。通过饲喂菌液的方式,发现供试蜜蜂4d开始出现"爬蜂病"病症,15d内71%的蜜蜂死亡,说明M10对蜜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致死的蜜蜂体内螺原体的分离率为100%,利用螺原体特异性16S rDNA引物在感染致死的蜜蜂的不同部位(头、胸、腹、足)均能扩增出螺原体16S rDNA,反映了螺原体对蜜蜂的系统性侵染。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6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Carle P,Laigret F,Tully J G,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 1995
[2]  
Frank O B,Srikanta D,Robert F G.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