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5
作者
王骏
王东坡
刘立
邵林海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地质系
关键词
相似性,原裂谷系,裂谷盆地,动力学机制;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1997.01.009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式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等因素所控制的,再一次证明了裂谷类型的沉积盆地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在我国东部原裂谷系中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松辽盆地演化与海平面升降.[M].王东坡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2]  
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M].杨万里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3]  
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M].甘克文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