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化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

被引:33
作者
宋福强
杨国亭
孟繁荣
田兴军
董爱荣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江苏南京,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南京,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大青杨; 根际土壤; 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酸碱度; 土壤养分;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4.02.022
中图分类号
S154.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接种AM菌根真菌的大青杨苗木根际微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AM菌根真菌对宿主根际微域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中选用的Glomus mosseae、G. intraradices、G. sinuosa、G. versiforme等4种AM菌根真菌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了菌根复合体。其中G. mosseae、G. intraradices侵染效果最好,侵染率分别是64.4%、67.4%。受两种菌侵染的苗木的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59、2.13倍。AM菌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没有产生影响,但使根面、根系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AM菌根增加了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增加量与苗木菌根侵染率呈显著相关。AM菌根使根际pH值降低,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接种苗木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VA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潘超美 ;
郭庆荣 ;
邱桥姐 ;
黄湘兰 .
土壤与环境, 2000, (04) :304-306
[2]   根际微域营养研究进展(一) [J].
郭朝晖 ;
张杨珠 ;
黄子蔚 .
土壤通报, 1999, (01) :46-49
[3]   VA菌根吸收矿质养分的机制 [J].
李晓林 ;
曹一平 .
土壤, 1993, (05) :274-277+281
[4]   植物根引起的根际pH值改变的原因及效应 [J].
张福锁 .
土壤通报, 1993, (01) :43-45
[5]   VA菌根菌丝对三叶草固氮的影响 [J].
李晓林 ;
曹一平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3) :299-302
[6]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 [J].
赵兰坡 ;
姜岩 .
土壤通报, 1986, (03) :138-141
[7]  
微生物学实验[M]. 科学出版社 , 赵斌,何绍江主编, 2002
[8]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9]  
Evaluation and first-year field testing of efficient 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inoculation of wetland rice seedlings[J] . J. Secilia,D. J. Bagyara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 1994 (4)
[10]   THE EFFECTS OF ROOT-INDUCED PH CHANGES ON THE DEPLE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RHIZOSPHERE [J].
GAHOONIA, TS ;
NIELSEN, NE .
PLANT AND SOIL, 1992, 143 (02) :1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