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某地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李炳华
陈鸿汉
何江涛
刘菲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单环芳烃; 浅层地下水; 污染;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本文针对长江三角洲某地区3个城市(C市、W市、S市)浅层地下水的单环芳烃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水样分析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单环芳烃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然后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性、研究区降水以及包气带的防护性能等角度探讨了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呈点状分布,污染范围不大;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相对较轻而地表水污染严重。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特征与研究区工业企业分布、单环芳烃的挥发特性、降水以及研究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密切相关。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和工业企业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污染物高浓度的检出点均分布在污染工厂附近,无明显污染源的地段,其浅层地下水水样无有机污染物检出;各检测单环芳烃组分的亨利常数均大于1.01×102Pa·m3·mol-1,所以挥发作用是其主要迁移机理,苯的柱试验表明,苯溶液浓度从1079.0μg/L降低至6.9μg/L仅需26天;研究区包气带为河湖三角洲沉积相的淤泥质粘土,粘粒含量大,粘土矿物含量也很高,富含有机质,其含量大都在1.0%以上,此类土壤具有高的吸附能力,阻滞了污染物向浅层地下水迁移;降雨时浅层地下水中单环芳烃检出率和检出浓度都较高。4种因素综合,使得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呈现污染程度轻、分布零散、污染分布范围小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124 / 1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直接与间接接触苯系物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J].
张军亦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 (03) :194-195
[2]   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优先控制污染物 [J].
王晓燕 ;
尚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73-78
[3]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J].
刘宝柱 ;
李从先 ;
业治铮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3) :131-138
[4]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J].
李萍 ;
孙和平 .
上海地质, 1991, (01) :16-24
[5]   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 [J].
李从先 ;
闵秋宝 ;
孙和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6, (21) :1650-1653
[6]  
有机化合物污染化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金相灿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