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近四十年来山东南四湖环境演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25
作者:
杨丽原
沈吉
张祖陆
朱育新
孙庆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3] 济宁市水利局 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江苏南京
[6] 山东济南
[7] 山东济宁
来源: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化;
南四湖;
山东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3.05.006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根据137Cs放射性同位素比率获得了南四湖上级湖沉积岩芯(0~20cm)分辨率达1.4年过去约43年的连续沉积序列(1957~2000年)。利用ICP-AES和HG-AFS获得了柱状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根据聚类分析和沉积原理与人类活动进程的对比,认为Cu、V、K、Ni、Be、Cr、Ti、Ba、Mg、Al、Fe、Zn、Na、Co、Ca和Sr等元素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流域侵蚀物质的变化控制;Hg、Pb、As和Mn则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受流域侵蚀物质来源控制的元素含量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7~1962年为上升阶段,1962~2000年为下降阶段,这与区域气候向干旱化方向渐变和历史记载资料一致。人为污染来源的元素如Hg、Pb和Mn在1982年后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这与该地区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且华东地区为最重要的煤田能源基地、城市扩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而As含量在1974~1982年间增加明显,这与该流域内当时农业上大量使用含As农药,残留物随农业退水进入湖泊水体有关;尔后含As农药使用量减少,沉积物中的As含量明显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