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蒙古国和内蒙古的LUCC区域分异

被引:15
作者
师华定 [1 ]
周锡饮 [1 ,2 ]
孟凡浩 [3 ]
白鹤鸣 [4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林业大学
[3] 东北农业大学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分异; 蒙古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以欧空局300m土地覆盖数据集为基础,参考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2期蒙古高原遥感影像,建立20世纪70年代、2005年2期土地利用及动态数据库,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模型,分析了蒙古国与内蒙古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对比分析蒙古国和内蒙古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各地类间的转移变化,揭示2个区域的LUCC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及人类扰动共同作用下,蒙古国及内蒙古均表现出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退化趋势明显;裸地面积不断增加,沙漠化现象严重;农田及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水域面积呈现衰减;未利用地是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人类扰动差异,蒙古国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内蒙古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气候干暖化、人口增长,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驱动蒙古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呼伦贝尔草原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J]. 张宏斌,杨桂霞,吴文斌,李刚,陈宝瑞,辛晓平.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2]   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徐志刚 ;
庄大方 ;
杨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4) :452-460
[3]   典型农牧交错区LUCC及农牧交替演化过程分析——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J].
董金玮 ;
徐新良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04) :413-420
[4]   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研究——以沽源县近15年为例 [J].
马礼 ;
唐毅 ;
牛东宇 .
人文地理, 2008, (05) :17-21
[5]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J].
解修平 ;
周杰 .
干旱区研究, 2008, (01) :125-130
[6]   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J].
甄霖 ;
刘纪远 ;
刘雪林 ;
王菱 ;
Ochirbat Batkhishig ;
王勤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44-151
[7]   沽源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 [J].
张永民 ;
周成虎 ;
郑纯辉 ;
李立伟 .
资源科学, 2006, (02) :88-96
[8]   农用土地评价参评因子的权重问题 [J].
岳健 ;
杨发相 ;
罗格平 ;
穆桂金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4, (01) :55-58
[9]   土地利用动态与风力侵蚀动态对比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J].
胡云锋 ;
刘纪远 ;
庄大方 ;
杨风亭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541-550+646
[10]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分析——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J].
李爱农 ;
周万村 ;
江晓波 ;
孙育秋 ;
曾文蓉 .
地球信息科学, 2003, (02)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