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被引:39
作者
樊自立
艾里西尔
王亚俊
陈亚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灌溉绿洲; 形成条件; 发展演变; 新疆;
D O I
10.13866/j.azr.2006.03.007
中图分类号
S28 [农田基本建设、农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形成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活动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上;老绿洲多在冲积扇中下部和冲积平原;新绿洲则多在老绿洲的外围和边缘。吐鲁番盆地在依靠火焰山泉水灌溉时,绿洲在火焰山以南;18世纪以后,绿洲主要分布在依靠坎儿井灌溉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后,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绿洲原地不断扩大。天山北麓平原,绿洲最初在交通和军事据点,后发展成一条河一小块绿洲。1949年后由于农垦事业的发展,才将小块绿洲扩大连接成绿洲带。伊犁河谷,起初依靠山溪小河灌溉,绿洲只是小块分布在伊宁和霍城。此后,引伊犁河水,开发的土地多在河谷平原的阶地上,整个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