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被引:11
作者:
刘喜山
李树勋
张履桥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
[2] 内蒙古地质研究队
来源:
关键词:
糜梭岩;
韧性剪切变质作用;
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变形结构;
碎斑结构;
D—B型及B—D型带;
共生矿物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6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