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繁殖生态研究中雄性繁殖强度的意义

被引:18
作者
孙儒泳
张玉书
方喜叶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2] 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大林姬鼠; 雄鼠; 性成熟; 储精囊; 体重增加; 雌性繁殖; 种群数量变动; 繁殖生态; 啮齿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繁殖生态学的研究,由于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生产力等理论问题、和一系列利用有益资源、防治有害动物等实践问题有密切关系,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啮卤类繁殖生态的研究中,由于雌性繁殖强度,如怀孕率、窝数、胎仔数等,直接与种群数量变动有密切联系,因此首先重视雌性繁殖生态的研究。可以认为,这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大量工作,深入阐明了雌性繁殖强度的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动间的依赖关系,为分析种群动态和数量测报提供许多科学依据。对于雄性的繁殖强度,虽然也常测量精巢和储精囊,但因反映繁殖强度变化的指标不完全,文献中常有低估和忽视雄性繁殖的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2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