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
被引:72
作者
: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杨贵庆
[
1
]
戴庭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区委、区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戴庭曦
[
2
]
王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祯
[
3
]
黄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黄璜
[
4
]
机构
: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区委、区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来源
:
城市规划学刊
|
2016年
/ 03期
关键词
:
社会变迁;
历史文化村落;
再生;
社会学意义;
D O I
:
10.16361/j.upf.201603005
中图分类号
: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
083302 ;
摘要
:
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物质空间面临整体性衰败,主要原因包括生产力发展对于交通的依赖性所产生的外部压力、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大家庭结构变化、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现代生活质量目标追求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当今我国历史文化村落再生也具有历史必然性,缘于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生产力发展对于交通依赖性的转变、大城市病以及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重要影响。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规划建设,需要为村落旧的物质空间重新定义新功能和新的社会结构,注重培育其再生的内在活力,建立外部政策支持,并且应避免若干认识上的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文化遗产区域整体保护的新类型
[J].
张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兵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6)
:5
-11
[2]
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5
(03)
:60
-68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浙江实践
[J].
夏宝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
夏宝龙
.
求是,
2014,
(05)
:6
-8
[4]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城市批评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3
(06)
:25
-31
[5]
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J].
仇保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仇保兴
.
中国名城,
2010,
(06)
:4
-11
[6]
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常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峰
.
时代建筑,
2006,
(02)
:106
-109
[7]
从“住屋平面”的演变谈居住区创作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
杨贵庆
.
新建筑,
1991,
(02)
:23
-27
[8]
民居调查的启迪
[J].
王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系
王文卿
.
建筑学报,
1990,
(04)
:56
-58
[9]
中华聚落.[M].刘森林;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0]
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M].李立;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
1
2
→
共 17 条
[1]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文化遗产区域整体保护的新类型
[J].
张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兵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6)
:5
-11
[2]
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5
(03)
:60
-68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浙江实践
[J].
夏宝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
夏宝龙
.
求是,
2014,
(05)
:6
-8
[4]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城市批评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3
(06)
:25
-31
[5]
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J].
仇保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仇保兴
.
中国名城,
2010,
(06)
:4
-11
[6]
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常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峰
.
时代建筑,
2006,
(02)
:106
-109
[7]
从“住屋平面”的演变谈居住区创作
[J].
杨贵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
杨贵庆
.
新建筑,
1991,
(02)
:23
-27
[8]
民居调查的启迪
[J].
王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系
王文卿
.
建筑学报,
1990,
(04)
:56
-58
[9]
中华聚落.[M].刘森林;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0]
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M].李立;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