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治理

被引:14
作者
巩军伟
机构
[1]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
[2]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道德失范; 道德约束; 道德治理;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4.06.021
中图分类号
B82-052 [道德与社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虽说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舆论和道德观念是积极、进步和向善的,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约束力式微、道德缺乏法律等制度的支撑、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脱节等原因所导致。因此,塑造新型的道德文化需要多维度的治理建设,一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整体本位道德原则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相融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突出问题领域的法律制度;三是要做到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道德困境及其突破——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意蕴 [J].
侯红霞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6 (02) :136-139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体系建构研究 [J].
段超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2 (02) :1-6
[3]  
中国人的精神[M]. 人民出版社 , 辜鸿铭, 2010
[4]  
社会分工论[M]. 三联书店 ,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 2000
[5]  
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M]. 中国青年出版社 , 汤一介著, 1996
[6]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诺思(North, 1991
[7]  
善的求索[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美)弗兰克纳(Frankena,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