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获指数和其它几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20
作者
张利华
许梅芬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收获指数,产量性状,基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利用Hayman的双列杂交法对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穗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 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超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高,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株高在早代选择就有效,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次之。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穗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千粒重的较好亲本。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