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

被引:6
作者
杨胜天 [1 ]
程红光 [1 ]
郝芳华 [1 ]
郑玲芳 [1 ]
张建云 [2 ]
毛学文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关键词
非点源; 污染控制; GIS; 空间数据库;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03.007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从非点源污染产生和迁移的水文过程机理出发,结合中国《水资源分区》和《中国水文区划》,提出了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支持下,基于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的规律分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进而初步绘制全国非点源分区分级图,确定了全国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的空间框架.全国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体系包括5级,非点源污染一级区为中国主要十大流域;主干河流自然流域分区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二级区,共80个;在二级区基础上,依据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水文气候特征,划分三级区共214个;在三级分区内,以影响非点源污染产生、迁移和转化的产汇流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地形条件等为指标,划分非点源污染的四级分区322个;五级分区以非点源污染类型为标准进行划分.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洛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 [J].
郝芳华 ;
任希岩 ;
张雪松 ;
程红光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3) :15-19
[2]   基于GIS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研究 [J].
史志华 ;
蔡崇法 ;
丁树文 ;
李朝霞 ;
王天巍 ;
张斌 ;
沈晓鲤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4) :473-477
[3]   AGNPS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检验 [J].
曹文志 ;
洪华生 ;
张玉珍 ;
丁原红 ;
岳世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4) :537-540
[4]   杭嘉湖水网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查和评价 [J].
钱秀红 ;
徐建民 ;
施加春 ;
刘杏梅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 (02) :31-34
[5]   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平均浓度法及其应用 [J].
李怀恩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4) :397-400
[6]   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J].
杨文龙 ;
杨树华 .
湖泊科学, 1998, (03) :55-60
[7]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例 [J].
李怀恩 ;
沈晋 ;
刘玉生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2) :12-18
[8]  
城市降雨径流长期污染负荷模型的探讨[J]. 施为光.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3(02)
[9]  
城市降雨径流长期污染负荷模型的探讨[J]. 施为光.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3 (02)
[10]   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量化识别方法及其在于桥水库流域的应用 [J].
刘枫 ;
王华东 ;
刘培桐 .
地理学报, 1988, (04) :32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