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素组合法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7
作者
魏菁华
许皞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因素组合; 目标等别;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11.005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出发点,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借助于耕地因素组合,结合研究区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所选评价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找到相应的目标等别,从而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并以卢龙县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后备资源有51种目标因素组合,5-9等5个目标等别,总计可增加耕地12 460.3hm2,可增加粮食产量94 064.77t。基于因素组合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研究拓宽了后备资源质量评定的思路,为后备资源开发整理、耕地占补折算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 [J].
张凤荣 ;
安萍莉 ;
孔祥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1) :10-16
[2]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量——从经济适宜性角度分析 [J].
张凤荣 ;
张迪 ;
安萍莉 .
中国土地, 2002, (10) :15-18
[3]   新垦耕地的质量控制 [J].
张凤荣 ;
安萍莉 ;
张军连 .
中国土地, 2002, (03) :23-25
[4]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研究与土地整理 [J].
高向军 ;
罗明 ;
张惠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4) :151-155
[5]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武锦官 ;
张涛 .
农业技术经济, 1999, (03) :35-36
[6]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特点和对策 [J].
任国柱 ;
蔡玉梅 .
资源科学, 1998, (05) :49-54
[7]   四川省涪陵市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 [J].
尹启后,何劲耘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6)
[8]   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J].
姚建民 .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02) :185-192
[9]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S]. 2003
[10]  
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M]. 中国大地出版社 , 温明炬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