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

被引:31
作者
邓京力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市民社会; 中国史领域; 社会史; 研究范式; 分析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0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摘要
自 90年代以来 ,美国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理论界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为探求对中国史的总体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即 ,这一框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及逻辑话语也开始比较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史领域。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导入这一理论工具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历史视域 ,形成新的问题意识 ,进而建构新的研究范式。然而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也始终存在着对其适用性问题的深刻质疑与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邓正来著, 2002
[2]  
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黄宗智主编, 2003
[5]   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系列研究之一 [J].
朱英 .
天津社会科学, 1998, (06) :59-67
[7]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J].
科大卫 ;
刘志伟 .
历史研究, 2000, (03) :3-14+189
[8]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J].
赵世瑜 ;
邓庆平 .
历史研究, 2001, (06) :157-172
[9]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左日非 .
近代史研究, 2002, (02) :304-313
[10]   社会史:新的史学范式与新的通史观念——评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J].
江湄 .
史学月刊, 2004, (02) :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