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植被生产量年际变化及水分利用率状况

被引:18
作者
李红琴 [1 ,2 ]
李英年 [1 ,2 ]
张法伟 [1 ,2 ]
刘晓琴 [1 ,3 ]
吴启华 [1 ,3 ]
毛绍娟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耗水量; 年际变化; 植被生物现存量; 植被净初级生产量; 水分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分析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植被2001-2011年11a耗水量、生物现存量、净初级生产量、水分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期5-9月耗水量416.30mm,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量(AN-PP)、地下净初级生产量(BNPP)以及总的净初级生产量(NPP=ANPP+BNPP)分别为393.07g·m-2、945.26g·m-2、1 338.33g·m-2,BNPP与ANPP之比为2.404.8月底植被现存生物量达3 422.92g·m-2,其中地上和地下现存量分别为411.07g·m-2、3 011.85g·m-2,BNPP与ANPP之比高达7.327,说明植被现存量巨大,归还土壤碳能力强.NPP与5-9月植被耗水量相关性很差,但与5-9月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寒草甸地区水分条件可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而同期温度是影响NPP提高的重要因素.11a来BNPP、ANPP和NPP平均水分利用率分别为0.958g·m-2·mm-1、2.326g·m-2·mm-1和3.284g·m-2·mm-1,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持续干旱下四种地被植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的比较研究 [J].
苏敏 ;
王艳荣 ;
赵文丽 ;
杨景辉 .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 (02) :65-70
[2]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对气候和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 [J].
李林 ;
王振宇 ;
徐维新 ;
汪青春 .
冰川冻土, 2011, 33 (05) :1006-1013
[3]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荒漠人工绿洲耗水研究 [J].
赵文智 ;
牛最荣 ;
常学礼 ;
李守波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0) :1431-1438
[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J].
陈生云 ;
赵林 ;
秦大河 ;
岳广阳 ;
任贾文 ;
李元寿 ;
赵拥华 .
冰川冻土, 2010, (02) :405-413
[5]   高寒草甸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 [J].
刘安花 ;
李英年 ;
薛晓娟 ;
王建雷 ;
张法伟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1) :59-64
[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对高寒草甸覆盖变化的响应 [J].
李元寿 ;
王根绪 ;
赵林 ;
吴青柏 ;
王一博 ;
张人禾 .
冰川冻土, 2010, 32 (01) :157-165
[7]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J].
胡中民 ;
于贵瑞 ;
王秋凤 ;
赵风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498-1507
[8]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J].
刘安花 ;
李英年 ;
张法伟 ;
薛晓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10) :125-130
[9]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J].
戚培同 ;
古松 ;
唐艳鸿 ;
杜明远 ;
吴力博 ;
赵亮 .
生态学报, 2008, (01) :202-211
[10]   中国西部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 [J].
卢玲 ;
李新 ;
黄春林 ;
Frank Veroustraete .
冰川冻土, 2007, (05) :77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