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被引:14
作者
赵弘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09.05.010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城市功能综合化的深层原因 [J].
胡兆量 .
城市问题, 2007, (10) :2-6
[2]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J].
袁海琴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5) :70-74
[4]   中国大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 [J].
沈宏婷 ;
张京祥 ;
陈眉舞 .
城市问题, 2005, (04) :25-30
[5]   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模型评析 [J].
刘安国 ;
杨开忠 .
地理科学, 2001, (04) :315-322
[6]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J].
石忆邵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3) :36-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