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差异

被引:14
作者
高华 [1 ,2 ]
陈红兵 [1 ]
机构
[1]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技术系
关键词
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 创造性; 情感性; 意向性;
D O I
10.15936/j.cnki.1008-3758.2021.02.003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继生物进化、文化进化之后崭新的技术进化之路,促进了人与技术的弥合与统一。人工智能可以发挥辅助和增强功能,但无法完全取代具身化和社会化的人类智能。"认知"层面的单维界定将智能简化为特定的理性认知,"心智"层面的多维界定引入"主观"的经验、意识、情感等因素对智能予以审视。以心智哲学为基础,从社会视角透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差异:人类智能具有创造性,人工智能虽在结果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但从过程上看却不尽然;人类智能具有情感性,是心与身、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统一;人类智能具有意向性,能够超出自身活动本身与外物或外事相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126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哲学思考 [J].
孙伟平 ;
戴益斌 .
社会科学战线, 2018, (07) :16-22
[2]   进化心理学情绪观述评 [J].
周铁民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6 (06) :132-134
[3]   何谓人及人的理性 [J].
冯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23-24
[4]   智能机器与认识主体——是否存在“人工认识主体”? [J].
童天湘 .
哲学研究, 1981, (04) :36-42
[5]  
创新者.[M].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2017,
[6]  
道德机器.[M].W.瓦拉赫;C.艾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  
情感机器.[M].明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  
创造性.[M].(美) 索耶 (Sawyer;R.K.) ;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  
最有人性的“人”.[M].(美) 克里斯汀 (Christian;B.) ;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  
智力心理学.[M].蔡笑岳; 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