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被引:397
作者
金凤君
王姣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通达性; 铁路发展阶段; 铁路通达性系数; 空间经济结构;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作者设计了运输距离Di和通达性系数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并以“最短路模型”为基础,分析了100年来中国铁路交通网络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国铁路网络结构的演化经历了起步、筑网、延伸、优化4个阶段,但空间扩展的速度相对缓慢。路网扩展和原有路网优化是通达性提高的主要方式;100年铁路建设导致“空间收敛”效果显著。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由华北区向四周辐射;且通达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范围也由华北向华东区、中南区扩展,交通中心由天津向郑州逐渐转移。铁路的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运输走廊的现代化将推动空间经济轴线进一步强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交通经济带.[M].张文尝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交通地理.[M].陈航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3]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M].陈航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4]  
中国城镇体系.[M].顾朝林著;.商务印书馆.1992,
[5]  
空间运输联系.[M].张文尝等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6]  
中国工业地理.[M].李文彦 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
[7]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J].
曹小曙 ;
阎小培 .
地理研究, 2003, (03) :305-312
[8]   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 [J].
叶大年 ;
赫伟 ;
徐文东 ;
李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608-616
[9]   中国新城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分析 [J].
程连生 .
地理学报, 1998, (06)
[10]   中国城市人口可比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1949──1995) [J].
周一星 ;
曹广忠 .
经济地理, 1998, (01)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