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1989年10月大同地震的震源机制
被引:5
作者
:
赵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赵里
李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李志坚
郑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郑斯华
机构
: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中国 北京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系
[3]
中国 北京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系
[4]
中国 北京
来源
:
地震学报
|
1992年
/ 02期
关键词
:
震源机制;
观测记录;
长周期;
地震机制;
经济周期;
综合地震图;
理论地震图;
大同地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1989年10月18日夜间到19日凌晨的4个小时里,在山西大同附近接连发生三次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其中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日1时1分,震中位于北纬39°57′,东经113°51′,震源深度14km,面波震级 Ms=6.1.这次地震靠近北京,有感范围大,是华北地区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尽快准确地测定其震源参数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同地震的区域应力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长周期 P(?)波波形的拟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4+259 +259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