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

被引:26
作者
杨灿明 [1 ]
孙群力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隐性经济规模; 货币需求方法; 税收负担; 收入不平等;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0.07.00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货币需求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8年全国总的隐性经济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隐性经济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隐性经济规模在1978~2008年期间介于10.7%~26.73%之间,较重的税收负担和过多的政府管制是隐性经济规模上升的主要原因。隐性经济规模、失业率、对外开放、非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使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而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则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因素分析 [J].
杨灿明 ;
孙群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3) :3-7+25+142
[2]   基于国民账户均衡模型的未观测经济规模测算 [J].
李建军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6) :24-28
[3]   中国未被观测经济规模——基于MIMIC模型和经济普查数据的新发现 [J].
徐蔼婷 ;
李金昌 .
统计研究, 2007, (09) :30-36
[4]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J].
程永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4) :45-60+205
[5]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 [J].
陆铭 ;
陈钊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2005, (12) :4-14+101
[6]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4, (06) :50-58
[7]   税收诱致性现金持有量模型因果性检验及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估测 [J].
夏南新 .
统计研究, 2004, (03) :61-64
[8]   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 [J].
王曦 .
经济研究, 2001, (10) :20-28
[9]   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 [J].
李实 ;
赵人伟 ;
张平 .
经济研究, 1998, (04) :43-52
[10]  
Underground Economy, Evasion and Inequality[J] . Enzo Valentini.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