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仪式化行为的春晚“农村外地人”形象

被引:1
作者
袁艳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介仪式; 仪式化; 角色安排; 春晚; 农村外地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J05 [艺术评论、欣赏];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13 ; 1301 ;
摘要
春晚中"农村外地人"形象最初被建构为公众焦虑的象征,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他们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以"身份翻转"和"身份提升"两种剧情结构出现在各种小品和歌舞节目中,为变化着的公众焦虑提供不同的仪式净化功能。自2007年以来"农村外来者"形象从"虚构"到"真实"的变化,反映了春晚在其原有的垄断地位受到撼动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强化媒介内外之别来巩固自身作为仪式代理人的地位。这一历时性的文本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角色安排作为一种仪式化行为在媒介仪式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 [J].
吕新雨 .
读书, 2006, (08) :121-130
[2]  
中国傩文化.[M].王兆乾; 吕光群; 编著.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3]  
东方傩文化概论.[M].曲六乙; 钱弗; 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