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传统研究有客观化、静止化、实践空间狭隘化的倾向 ,而且 ,还有外在性的特点。社会问题的形成与存在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社会问题是在就推断事态的认称 (以及事态中的人们的问题认称 )、针对推断事态认称的社会话语 (作为对认称的回应 )和国家 /政府三者之间互动的结果。由于社会问题自身的实践性质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所面对的社会问题 ,要求国家、政府采取集体行动 (社会政策 )进行回应。从主观角度和“问题群体”的主体角度看待社会问题 ,能使我们在社会问题的应对过程中 ,获得更多的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