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7
作者
陈斌林
方涛
李道季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底栖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连云港近岸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2005年秋对连云港的大型碱厂近海、港区近海和核电站近海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强干扰环境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了调查海域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三个海域中都为优势种类,分别占42.703%,51.352%,56.03%和46.085%,38.145%,32.034%;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均属核电站海域最大,分别为3.184和0.868,最小为碱厂海域;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属港区海域最大,为1.416,最小仍为碱厂海域;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值与沉积物中值粒径之间大致呈相反关系;三个海域的28个调查站位中,JC01站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干扰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方法原理及其在底栖群落生态学中的应用 [J].
周红 ;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58-64
[2]   一种简单有效的海洋污染监测手段──K-优势曲线 [J].
党宏月 ;
黄勃 .
海洋科学, 1996, (01) :2-6
[3]   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监测海洋污染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J].
李荣冠 ;
江锦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1) :108-114
[4]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J].
张志南 ;
图立红 ;
于子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0, (02) :45-52
[5]  
Detection of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os: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species abundance/biomass method[J] . R. M. Warwick,T. H. Pearson,Ruswahyuni.Marine Biology . 19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