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被引:111
作者
易杰
叶铁虎
罗爱伦
陈广俊
任洪智
黄宇光
郭向阳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哌啶类; 二异丙酚; 药物投与系统; 可行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4 [麻醉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7 ;
摘要
目的 比较靶控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人,年龄18~65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靶控血浆浓度组(P组)和效应室浓度组(E组)。设定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分别为4 μg/ml和2 ng/ml。观察给药后意识消失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s)的变化。术中调整两药靶浓度保持AAIS低于20。记录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和睁眼时间和AAIs的恢复。结果 E组意识消失的时间[(0.45±0.10)min]明显短于P组;此时两药的用量也明显高于P组。两组均能引起明显的低血压,但降低程度相似,且均未见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AAIs在意识消失时P组为41±22;E组49±16:但插管时均在20以下。术中血液动力学保持较低水平(P<0.01)。两组的插管评分、麻醉质量评分相似。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Aldrate评分及手术结束时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靶控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靶控效应室诱导时间更短,且无明显心血管副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ALGORITHMS TO RAPIDLY ACHIEVE AND MAINTAIN STABLE DRUG CONCENTRATIONS AT THE SITE OF DRUG EFFECT WITH A COMPUTER-CONTROLLED INFUSION PUMP [J].
SHAFER, SL ;
GREGG, KM .
JOURNAL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1992, 20 (02) :147-169
[2]  
A post anaesthetic recovery score. Aldrate AJ, Kroulik D. 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 . 1970